早些年空調是純粹的家電,跟家裝關系不大,頂多是裝修之前考慮好柜機和掛機的位置,在該留線管的位置打好孔就行了,但任你怎么安裝,線管總會露出一段在室內,慢慢的人們就不答應了,所以后來就有了家用中央空調,又因為中央空調價格偏高,所以,現在又有了風管機,說到最常見的空調種類了,就順便說說傳統柜/掛機、中央空調和風管機各自的優劣吧!
一、柜/掛機、風管機、中央空調的優劣
1、柜/掛機
優點:節能、各項技術成熟、性能穩定、制造工藝普遍、選擇空間大、適用性強。
缺點:柜機占用空間、且和掛機一樣都有尾巴,美觀度較差。
2、中央空調
優點:美觀、運行穩定、舒適度好、噪音小。
缺點:維修成本高、維修難度大、價格較高。
3、風管機
優點:美觀、比中央空調便宜。
缺點:維修難度大、耗電量較大、噪音較大。
二、能效比
能效比是指額定制冷量與額定功率(耗電量)的比值。
簡單點說就是空調名義的制冷量(輸出功率)和空調耗電量(輸入功率)的比值。如果還不明白,就可以理解為,國家標準定義了一種讓我們可以直接換算用電量方法,舉個例子,3匹柜式空調,名義的制冷量是7500W(1匹換算2500W,以此類推)
能效標識 能效等級
2.6~2.8 五級
2.8~3.0 四級
3.0~3.2 三級
3.2~3.4 二級
3.4及以上 一級
如果是1級能效,7500W/3.4=2205W電能,即3匹1級能效空調最高的耗電量應該在一小時2.2度電,當然,機器匹數越大,能效比相對越小,但是換算一下5級能效的耗電量7500W/2.6=2884度,也就是2.8度電,那么3級能效耗電量則為7500W/3.0=2500W,也就是2.5度電。也就是說即使一臺3匹的大空調,1級能效和5級能效的耗電量最多也就1小時差0.6度電,1級和3級能效1小時耗電差0.3度電。結合各自所在地當地電費價格,很容易就能算出一個夏天在能效差異上造成的額外支出有多少。而相比于定頻機和變頻機的價格差距(一般1級能效絕大多數都是變頻機,3級能效大部分都是定頻機,這與工作原理有關,并不完全體現變頻機的省電,這個后面在詳細說),各位可自行判斷。
三、變頻機和定頻機
剛才只用了機器標示的能效比做了個簡單計算,實際上機器的能效比是在嚴格的實驗室環境里測算出來的,實驗室的條件是恒溫、恒濕、絕對密封,因此實際使用過程中的耗電量一定比前面計算出來的要大,這就牽扯一個定頻和變頻哪個省電的情況了,實際上目前大多數廠家所宣傳的變頻的更省電只是在很極端的情況下才會實現,就像前面說的實驗室環境——恒溫(一般這個溫度是比較低的)、恒濕(相對濕度也很低)、絕對密封,如果你家能達到這樣的環境,那么變頻由于壓縮機長時間處于低頻運行會很省電,但實際家庭情況很難做到,相比來說差距很小很小,變頻比定頻的成本低(用銅少,少用銅能從根本上降低成本,電路板并不值錢),并不是多先進的產物,純粹是為了利潤最大化的產物,不要完全相信廣告的噱頭。
另外,變頻空調由于增加很多變頻部件和控制部件,又減少了散熱部件,因此故障率相對較高(部件越多,相對的故障率就會越大),不利于維修,維修成本也很大。
四、國產和日系
空調最重要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兩個部件是壓縮機和熱交換器,其次是生產工藝(包括制作材料)和冷媒,還有風扇噪音和風量控制等,比較無奈但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除了售價,國產空調沒一項是拿得出手的!
五、耗電量
之前說的是變頻和定頻相比的耗電量,這里說的是柜/掛機、風管機和中央空調的耗電量對比,又得牽扯到一個相對專業的計算公式,估計寫出來也沒人看,而且,里頭很多符號李二在鍵盤上也不知道怎么敲出來,就做個簡單的總結吧!
中央空調的起始能耗至少為29%,也就是說一個6P的一拖五機器,如果只開一臺室內機,至少相當于一個 6P x 29% = 1.8P的機器。一般家里一間臥室1.5P就夠了,也就是說如果只開一臺,中央空調確實不如一臺掛機省電。但是,如果是兩臺或者是兩臺以上情況就不一樣了,至少能持平,或者是更省電。因為風管機一般也是一拖一(一臺外機管一臺室內機),所以可以當作柜/掛機來對待,而且風管機一般都是定頻機,所以相對來說耗電量會更大一些。
六、冷媒
也就是制冷劑,英文名:Freon,音譯名:氟利昂。有多種分類,作用是通過其在管道中的液體汽化來達到制冷制熱的效果。
R22是老的冷媒,不環保。目前變頻機器基本都采用R410A的冷媒。其專利掌握在杜邦,大金,以及霍尼韋爾幾個公司手中。購買空調的時候可以問問銷售人員使用的是什么冷媒,因為R410A不但環保,而且制冷/暖效率更高,碰到專業的銷售人員還可以進一步問問冷媒的品牌,據說大金的冷媒最好。
七、品牌
國產品牌就不說了,以前還有某個品牌值得一提,但現在也沒落了。根據涉及到空調使用的相關行業、業內人士的經驗和講究生活品質的業主選擇,這里列出個品牌排名供大家參考。
1. 三菱電機 MITSUBISHI ELECTRIC(注意:是三菱電機而不是三菱重工,這兩個同性品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2. 大金 DAIKIN
3. 日立 HITACHI
4. 松下 PANASONIC
5. 東芝 TOSHIBA
總的來說,日系品牌質量差異都不大,各有各的優勢,可能會有更專業的銷售進一步強調排水方式、分歧管和分歧箱、室外機翅片材質和工藝、翅片是否側沖、翅片數量和親水處理等等細節,可以注意一下,但都不是關鍵,不用刻意追求。